他喜欢摄影,更痴迷收藏,对这两件事都很有心得。
这天,他在大山里采风,口渴得要命,看见青翠掩映下一个小村,村头有个小茶棚,忙疾步向前,要了一碗茶。正要喝,发现茶嫂一手端着碗一手拿着梳子,正蘸着碗里的皂水梳头,那碗让他如遭电击。
茶嫂奇怪地看着他,他赶紧解释:“头一回看见用皂水梳头。”茶嫂就笑,滔滔不绝说起皂水梳头的好处。他根本没心思听,眼睛只盯着碗,说想看看皂水。茶嫂把碗递给他,他端着仔细打量,断定是件古物。
“这碗怎么来的?”“捡来的。你是看皂水呢还是看碗?”“哦,因为我家也有这样的碗,原本是一对,后来不小心摔了一只。我老婆很喜欢那对碗,摔了一只不成双了。你能不能把这个卖给我?”“这碗可贵着呢。”“你开个价吧。”“一百块。”他赶紧从钱包里掏出一张钞票递过去。
茶嫂莫名其妙看着他,没接钱,却把碗递过来,“玩笑都听不出,一个破碗怎么能收你钱。”
他坚持要给,茶嫂说:“如果你不想白要,就给我们全家照张相吧。”
他满怀喜悦等着茶嫂的丈夫下田、儿子放学。快晌午时,一家人坐在茅屋前端端正正摆好了姿势。照完相,主人执意留他吃饭。他心里有愧,偷偷往饭桌下放了一千块钱。当然,一千块钱根本不够买这只碗的。这应该是明朝宣德年间官窑出的雪花蓝碗,身值数万元。
回到城里,他洗好照片给茶嫂寄去,信上顺便提了那一千块钱的事,希望能帮他们一家改善生活。然后他带着碗直奔古玩店,请专家鉴定。没想到,专家说这碗是仿品,只是工艺十分精湛罢了。
他有些懊恼,不是为损失的钱,而是为看走了眼。是知识浅薄还是学艺欠缺?他问自己。但好像都不是。
几天后,他收到遥远山村寄来的回信。信是茶嫂儿子写的,字里行间全是感激,说他们从没照过“全家福”,有了这张照片都觉得很幸福,还有那一千块钱,他本来过了暑假就只能辍学了,这笔钱解了燃眉之急。
以后,总有朋友说这碗品相好,问他是不是花了很多钱。他每次都说:乡下亲戚送的,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