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车床女工
2018-08-01 16:04:00  来源:

   在收藏的邮币中,我最偏爱新中国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其中的2元币“车床女工”更让我情有独钟。钱币的画面是一位女工头戴工作帽,站在车床前,全神贯注地用卡尺测量零件。币幅不大,但制作精美。

  因为母亲曾经也是一位车工,所以我对这张“车床女工”钱币存有一份特殊的情感,每当拿出来欣赏都不禁浮想联翩。

  我对母亲工作的记忆,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她在乡镇拖拉机站的艰苦岁月。那时母亲是名出色的车床工,戴着一顶圆圆的工作帽,身着沾点油渍的帆布工作服,双手沾满油污,干练果敢,飒爽英姿。与她相伴的是一驾不知哪个牌子哪种型号的老式车床,运转起来“轰轰隆隆”的,噪音很大,仿佛它是整个车间里的主角似的。

  车工活做起来并不轻松,不仅要求技术精,还得体力好。车床的操作一般是站在机器前进行,工作一天下来,往往腰酸背痛,身心疲惫。那时候,母亲与工人师傅们生活艰苦,虽常常连天带夜地工作,却毫无怨言。母亲是站里唯一的车工,没人换班,所以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那庞大的机器是她的亲密伙伴,那车床旋转的声音一直伴随着她。

  车工活不仅又脏又累,还存在一定的风险,一般人不愿做。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到母亲一只眼睛裹着白纱,我吃惊地问她怎么回事。母亲说,眼睛是被车床里飞蹿出的铁屑灼伤的。闻后我很是心疼,不停地要求她以后多注意。车床生产的零件需要精密,对于产品质量的把关至关重要,对此,母亲更是一丝不苟,哪怕是一枚小小螺丝帽也认真对待。在车间,我经常看到她在操作时不断地用游标卡尺反复测量加工的零件,有时为质量还与师傅们进行激烈的争论。母亲没有出现过一件残次品,这取决于她认真负责的严谨态度,按照现在说法那就是一种工匠精神。此后,父母结束了多年的两地分居生活,母亲回县城农机二厂工作,依然干老本行,由于工作出色,她多次获得先进生产者等荣誉称号,担任车间生产组长,直至她后来患病才慢慢退出生产一线。

  有一次,母亲问我,小华子你长大以后想要做什么。我回答,像您一样当车工,开车床。母亲说,你可别像我,车工很苦的,你怕是干不了。这句话我一直印象深刻,长大后我明白母亲当初说这番话的意思并不是瞧不起工人,而是对工人的辛劳感受最深,她不愿让孩子再去承担她受到的苦累,这或许是大多数父母的共同心愿,无可厚非。

  参加工作后,我成了一名公务人员。虽然没有当工人,但我从心底里非常敬重他们,这种深厚感情自然源于母亲对我的影响。作为工人的后代,我感到劳动工人普通而伟大,他们为社会创造财富、创造价值,在他们身上闪烁着自主、智慧、积极和善良的光芒。工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对我的工作生活影响巨大,以至于我在摄影创作道路上,也不自觉地把拍摄劳动场景和劳动工人作为重要主题。每次遇到工人劳动者,我都会由衷地产生非常亲近的感情和强烈的创作冲动,我拍摄的工人题材摄影作品,也在报刊上发表或影赛上获奖。

  如今,“车床女工”钱币早已退出流通,但却成为人们收藏的美好记忆。我的车工母亲也已离开人间,但她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我的宝贵财富,永远激励着我砥砺前行。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西县人民检察院)

  编辑:陈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