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山东鲁南地区的八百里沂蒙山之所以迥异于其他地方,我以为,最大的区别应该是人们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特有的沂蒙时辰。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里,父老乡亲对昼夜二十四小时有着属于自己的特色解读。他们按照日月轮回以及“天干地支”的说道,将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段,以人文自然与饮食起居的时光谱序,并巧借通俗易懂的方言土语,从凌晨五时至六时开始,每两小时为一个隔断皆赋予了其不同的叫法:如“雾露明门”专指凌晨五时至六时,七时和八时被称之为“日头冒红门”,九时和十时就到了“东南晌门”,十一时和十二时便进入“晌午头门”,午后的十三时、十四时戏称为“晌午歪门”,到了十五时和十六时这空儿,则成了“日头西门”,十七时到十八时真就是“烧火时门”,晚饭后的十九时到二十时天渐渐暗下来,这时候的说道自然就到了“上黑影门”,二十一时和二十二时正是“睡觉门”,“半夜门”就好理解了,专指深夜二十三时和二十四时,子时过后的凌晨一时二时即到了“人脚静门”,凌晨三四时钟的光景可闻见“鸡叫门”。更多时候,人们还常常在读“门”的时候习惯性地添上一个坠儿,如睡觉门儿、半夜门儿等等,说者一开口,就知道这是地地道道的沂蒙人。
在沂蒙乡村,你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场景:邻居家来了贵客(泛指女婿)或重要亲戚,若问是啥时候来的,邻居就会颠着脚儿高兴地告诉你:“日头冒红门就来了哇!还为俺家割了肉、买了鸡、鱼和粉皮,带来了‘四色礼’呢。”有人若问啥时候走的,自然也会告诉你是烧火时门还是上黑影门走的。如果村里发生了诸如失火、盗窃或人员伤亡等意外之事,知情村民对时间的准确描述,无一例外都会用带“门”的沂蒙时辰来回答。门,不仅在这里丰富了汉语字典里对出入口开关装置、形状或作用、途径或诀窍的常识性注释,更超越了网络文化中那些诸如“水门”“闺蜜门”“干政门”“录音门”“邮件门”以及“通俄门”等等具有国际影响的复杂化的突发事件和风波的标注。作为沂蒙人特殊的计时方式,门,在这里既涵盖了开关闭合的人生况味,喊起来会感觉隔而不离,缠绵拖拽,还掺杂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互动的个性腔调,叫一声便会让你体味出几分亲近。门,在这里变得柔情似水,像一泓泉水疏堵有致,自然流淌。
有人说,沂蒙时辰汇纳天地之灵气,发乎古老纪日之传统。在熟稔于心的时空轮回中,这里的人们不仅对“天时地利人和”有着对日常生活的切身领悟,更对“天干地支”以及“头顶三尺有神灵”,有着对阴阳生死的切肤神秘。都知道古人纪日用的是天干地支,天干和地支共排列组合成六十个单位,叫做六十甲子。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来表示,每个时辰正好和我们现代的两小时相等,而且能一一对照:如夜半十二点为子时,凌晨两点即丑时,四点是寅时,上午六点为卯时等等。
由此,我惊异于沂蒙时辰的天作之合,感慨于父老乡亲的勤劳智慧,更感恩于这方水土的文化图腾。正是因为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注解,才有了与众不同的沂蒙精神。在岁月与生命的律动之间,我看见,有一面标示着“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旗帜正迎风飘舞;在时光与生活的交替之中,我感受,有一股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正孕育成长;在血脉与精神的沃土之上,我发现,有一种朴实叫善良、有一种历练叫意志、有一种改变叫创造、有一种灵魂叫忠诚,有一种使命叫担当。正是这精神才让我经受了磨难与痛苦,懂得了珍惜与自强,学会了坚韧与向往。
沂蒙时辰,源远流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南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