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老小孩
2018-08-03 16:58:00  来源:

   下好饺子,盛一碗饺子汤,思绪一下被拉回到十几年前——奶奶爱吃大娘水饺,每次带我去吃,她总是会和服务员要上一碗清淡的饺子汤,滴那么两三滴醋,从碗里倒入盛饺子的空盘子,把脸埋进去香喷喷地喝一阵儿,她告诉我,这是她发现的美味。

  爷爷去世得早,三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阳台、厕所等各个角落的书籍,一摞摞厚厚的宣纸和各种规格的毛笔就是她后半生的伴侣,在我们眼里,她就是个愉快而充实的“宅女”。

  小时候,只觉得她的手和身边其他人的不一样,却不知这双被类风湿侵袭变形像鸡爪的手让她历经煎熬。写字是她的生命,而这双手是维持她生命的血液,她用遍良方,却发现只有蚂蚁能微微缓解她的病痛,她只能边吃蚂蚁边坚持写毛笔字,殊不知,这一坚持就是整整三十个春秋。

  我长大后,她依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我时常托起她的双手,轻轻抚摸,她总是乐呵呵地说:“我的坏手丑吧,好在已经不疼了,虽然丑,但是它们能写字啊,这我就满足了,嘿嘿。”她这个老小孩,还是那个曾经告诉我桌子角是大老虎会咬人避免蹒跚学步的我撞到的幽默奶奶;是那个经常告诫我“碗如你脸,你想拥有一脸麻子吗”,要我吃干净每一粒米才是对自己和他人尊重的严厉奶奶;是那个爱去草地上打滚,释放自己,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无所畏惧的豪放奶奶。

  有一次,奶奶问我:“你吃没吃过‘炸弹’?”我困惑地摇摇头,她一边笑得前俯后仰一边对我说:“有时为了读书写字节约时间,常常煮上三四只鸡蛋以备不时之需,但因为读书写字太入神,每每听到‘砰’的一声,才慌忙丢下书、笔奔进厨房,锅盖已被崩落,鸡蛋炸得粉碎,白不成白,黄不成黄。”这就是她口中的美味“炸弹”。

  我还记得夹在她书中的一张已泛黄的落款为1999年3月31日的纸片,是她早年的字迹:“为求一字稳,耐得宵宵寒。废寝忘食年复年,省吃俭用悉与纸笔砚。人家父母遗子,我则满屋残纸墨痕篇。人人笑我痴,嗤我癫。无怨无悔何时了此缘?天!”原来,在我九岁的时候她就已经深深爱上书法了。

  如今,电子产品盛行,她这个老小孩也喜欢在QQ空间里记录所闻所想,在微信公众号里看各种文章,在“欢乐一家人”的群里叽叽喳喳参与讨论。

  年少时,长辈不让她读书,但她挨打也要背着书包上学堂的那股劲儿挽救了她一生。用一篇满分自传被录取为人民教师的小姑娘,如今已头发花白,但她还是那个每当被人问起年纪就笑嘻嘻地略带唱腔地说“我7岁!”的快乐老小孩儿。

  我眼里的她,爱吃冰淇淋和汉堡,爱大声唱歌,爱劈叉翻跟头,爱熬夜看医书。她儿女成群,争着抢着守护她,她仍潇洒过活,守一份懂得与知足。“水,以无形演绎万形;淡,让人简单而又快乐”,这应该就是她的生活态度吧。

  奶奶的一言一行串联成我成长道路上最珍贵的教科书,不起眼的日常小事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孕育着我小小的心灵,让我在良好的环境中慢慢长大成人。

  奶奶是我们家里每一个人的骄傲,是家里最大的财富。如果说我们的大家庭是一颗茂密的大树,那她就是这棵大树的根,不断汲取土壤中的养分来肥沃我们每一根枝芽。

  她曾将我们的家风概括为16个字:“忠厚善良,慈悲为怀,穷不矢志,富不癫狂。”

  而我,对这个89岁的老小孩只有4个字的要求:快乐健康。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人民检察院)

  编辑:陈兢  

上下篇导读

 · 配车
 · 符号
 · 
 · 文下相逢
 · 老家鱼鸦
 · 改名
 · 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