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加留意不难发现,书店待售的图书大都被塑封包裹得严严实实,这似乎成了新书上架约定俗成的规矩。十多年前,图书并没有这样的“标配”,如今很多进书店的读书人开始质疑塑封的存在:图书,真的有必要塑封吗?
不可否认,塑封有利于保护图书。它使得图书无论在运输还是售卖过程中,皆可免遭污损,保持良好品相。批量实施图书塑封早已不是什么难事,于是,一些出版社在新书出版发行当中,倾向于利用塑封技术为图书穿上透明的外衣。不过,塑封的存在,不啻于在读者与图书之间设置了一道屏障。一本书究竟合不合读者之意,起码需要大致翻一翻才能约略知晓,可是,因了塑封阻隔,也就不免使读者翻阅的愿望化为泡影,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打消读者购买的欲望。若真如此,是否有些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曾经,与诸多商场曾经货柜林立,顾客想要购买中意的商品,尚需由售货员经手递送相比,许多书店则很早就实行了开架售书。读者无论买不买书,都可随意地走进书店,信手掂起一本,或匆匆浏览,或细细品味。书店开架售书,符合读者购书时的需求,也体现了书业中人的宽容大度。何以如今超市、商场普遍都向顾客张开了怀抱,图书售卖却反倒让一层层薄薄塑封将自己封闭了起来?这种姿态,算不算服务方式上的倒行逆施?窃以为,值得业界认真反思。
何况,塑封增加了图书成本。据悉,一本书的塑封成本约两毛钱。一本书增加两毛钱成本看起来似乎不是多大的事,但在图书出版持续增长,而图书利润下滑的今天,每本书若能将这两毛钱节省下来,那么,书业整体的效应不容小觑。
图书是否采用塑封包装,不只是关乎书业本身,还涉及环保。众所周知,塑料含有聚丙烯、聚乙烯,是不可降解材质,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不言而喻。为了应对“白色污染”,国家一再倡导尽可能减少塑料的使用,而图书大量使用塑封,既浪费资源,又危及环境。
曾几何时,面对图书腰封的泛滥,有读书人斥之为“妖风”;而今,塑封又逐渐成为新书“标配”。窃以为,无论是从方便读者还是着眼环保考虑,如此“标配”不要也罢。图书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除了要在内容上务求经典,装帧、发行、销售等各个方面亦须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精神。当然,减少塑封并不意味着无需维持图书的整洁,维持图书的整洁可以进一步加强创新探索;当然,广大读者也需增强个人修养,注意个人卫生,小心翻阅,不使书店图书因我们自己的不当心而容颜受损。
希望书店的这一幕不再一次次重演:当有读者询问是否可以拆开塑封看看书籍内容时,售书人冷冷一句“不可以”,然后……读者只好怅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