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两个人——罗素和汉德,有四个共同点:属猴、才高、长寿、满怀敬神以外的激情。
汉德出身法律世家,在哈佛接受了哲学和法律教育,走了美国法律人经典的出人头地之路。但与表面的光鲜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敏感不安伴随他一生。他的勇气只局限于阳光下的自然山水,对黑夜一直怀有深深的恐惧。或许正是这样的结构,使得他的激情具有惊人的波澜。
父亲早逝,汉德在女人的包围下成长,他的气质染有脂粉。初到哈佛,他按照母亲的意愿修习古典,这些基本功对他理智上的纯粹和语言上的卓越,有不可忽视的助益。汉德是个好孩子——刻苦用功、不沾烟酒、不涉风月。或许正因如此,他在学校的各类俱乐部中默默无闻了很久。这让人想起小布什回耶鲁,学生问他当上总统的法门,领袖说“不要学习太好”!胡兰成也说过“学习好伤元气”。无论在哪里,没有混的素质当不了领导——当领导不仅要运气好,还要元气足。
毕业后混迹律师行的汉德,发现自己是虎落平原。尽管他努力奋发,但还是囊中羞涩、心灰意懒,并感觉孜孜为利的律师生涯味如嚼蜡。而律师业务以外的世界一直吸引着他的激情——写文章、讲课、演说,并越来越对政治感起了兴趣。
年近而立的汉德,精力充沛,却一直对女人没有激情,他甚至认为自己会像骡子或茄子一样了此一生,直到在魁北克邂逅了迷人的粉卡。汉德突然感到心脏的泵动和血液的澎湃,而粉卡也在汉德面前“第一次强烈地意识到了自己的性别”。但随后婚姻的家常很快湮灭了他们的激情。
上帝给他的能量必然要求汉德在律师业务和爱情以外寻找激情的出口,他和很多有思想影响力的人交了朋友,在通天律师柏林·汉姆的帮助下,汉德赢得了司法部长的鼎力支持,37岁被塔夫脱总统提名为联邦法院的法官。
摆脱律师业务压抑的汉德扬眉吐气了。他料理宪法、侵权、合同、知识产权、反垄断、刑事、海事等领域案件,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他一生写下了四千多个法律意见,其中不乏“汉德公式”这样青史留名的判例。回望美国的公民权和政治权,都难以绕开汉德的远见卓识。
尽管是罗斯福的粉丝,但在总统与最高法院的较量中,汉德决然站在法院一边,贞洁地维护权力平衡所必要的边界,而这个边界是法治的本质。他呼吁法官发挥“有创造力的想象”去解释新政法令,并呼吁法官的解释要把握如下的平衡:“一方面,法官不能用自己的善意去代替公众通过民选政府表达的意愿;另一方面,法官应当竭力赋予公众意愿以具体的形式——中肯地表宗达旨,而不是对文字亦步亦趋。”汉德信奉中庸的智慧,从不认为一种价值可以当然地绝对压倒另外一种,并时常据此挑战最高法院的判决。这种相对主义的理念也表现在政治上,自称是“自由主义者中的保守主义者,保守主义者中的自由主义者”。
作为法官的汉德尽管逸群绝伦,在民众中却并不知名。1944年5月21日,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个简短的演说,为他赢得了一生的美誉,人们惊叹:汉德实在太有才了!在纽约中央公园一年一度的“我是美国人日”的聚会上,汉德面对150万人作了演讲,他谈到了自由。这是美国人永远热爱和痴迷的题目,也是美国能够持续强大的基石价值。汉德讲得让人心醉,他这样说:“严格地讲,美国人都是移民,我们来到这里寻求自由。但自由生长在男人和女人的心中,如果它在那里死去,无论宪法、法律和法院都无法拯救!”这后半句话,被激动的人们奔走相告,几乎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
“可自由的精神是什么呢?”汉德这样设问并回答道:“我不能界定自由,我只能告诉你们我对自由的信仰:自由的精神就是我们不能很确定什么样就是正确的;自由的精神就是我们努力去理解其他人的思想;自由的精神就是我们不带任何偏见地将他人的利益与我们自己的利益并列;自由的精神能够记住,即使是一只麻雀摔在地上也不会事先毫无警示;自由的精神就是我主的精神!他早在2000年前就这样教导:在王国中,无足轻重者的声音能够被举足轻重者听到并领会!这个教训我们至今还没有学会,但永远也不会忘却……”
思想的天才,语言的天才!《纽约人》、《纽约时报》、《生活》杂志以及《读者文摘》纷纷登载这篇幅不长的小文,那是怎样的一道亮丽风景呀!人的心灵真是有其莫名其妙的寄托,自由需要规则,而没有自由,规则又有什么意义?
自由只能靠大家来涵养并捍卫,而不是由上级来许可和分发。汉德的激情真诚恳切、触动灵魂。多一个人知道汉德的激情,自由和法治便多一份保障。